引言:
最近刷社交媒体时,频繁看到大学生们的求助帖,有人问“欠了网贷如何上岸”,有人绝望咨询“果条快到期还不上钱怎么办”。这些现象背后,折射出“果条借贷”这一灰色交易对年轻群体的侵蚀。
一、揭开“果条借贷”的真面目
这里提到的“果条”,实为“裸条”的隐晦说法——借款人需录制隐私视频作为借贷担保。协议看似“友好”:按时还款即销毁视频;一旦逾期,出借人则有权公开隐私内容甚至用于非法牟利。
看似“双赢”的谎言:部分案例中,借贷双方“各取所需”,但绝大多数借款人最终面临隐私曝光、暴力催收、高息滚雪球等风险。
法律定性:以隐私视频为担保的协议因违背公序良俗,属无效合同。但借款本金仍需偿还,而“担保”对出借人毫无约束力——这意味着,即便按时还款,你的隐私也可能成为他人手中的定时炸弹。
二、大学生为何成为裸贷“猎物”?
数据显示,90%的裸贷受害者为18-25岁的年轻女性,其中大学生占比超六成。
消费主义陷阱:攀比奢侈品、网红化妆品、超前消费……部分学生为维持“精致人设”铤而走险。
信息不对等:多数受害者对借贷风险认知不足,误以为“短期周转无伤大雅”,却不知年化利率可超1000%。
精准收割套路:放贷人利用学生社会经验少、维权意识薄弱的特点,通过社交平台渗透,以“无征信审核”“熟人推荐”降低戒心。
三、血泪教训:裸贷的五大致命风险
1、隐私泄露,终身污点:即便按时还款,部分放贷人会继续勒索或贩卖视频,导致隐私在暗网、社群中无限传播。
2、利滚利,债台高筑:以“手续费”“逾期费”为名的隐性高息,可使千元借款数月内滚至数十万。
3、暴力催收,社会性死亡:威胁曝光通讯录、PS不雅照群发亲友,甚至逼迫“以贷养贷”。
4、法律维权难:受害者因羞耻心不敢报案,且借贷协议本身违法,司法机关追责困难。
5、心理创伤不可逆:抑郁、自残、辍学……裸贷阴影可能伴随终生。
四、拒绝陷阱:如何守住底线?
1、认清法律红线:
年利率超过LPR四倍(目前约13.8%)即属高利贷,超出部分可拒还。
若遇隐私威胁,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(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等)。
2、理性消费,量入为出:
区分“需要”与“虚荣”,学生阶段应以学业投资为主。
使用正规分期工具(如信用卡、花呗),远离非持牌网贷平台。
3、提升金融素养:
学习基础财商知识,警惕“零门槛”“无抵押”话术。
加入校园反诈社群,关注金融监管部门发布的典型案例。
结语:
“果条借贷”的本质,是一场以尊严为筹码的赌博。赌桌上没有赢家,唯有清醒与自律能抵御诱惑。若你或身边人已陷入危机,请记住:止损永远不晚。联系律师、警方或公益法律援助机构,用法律武器捍卫权益——你的未来,远比一段视频珍贵千万倍。
作者声明: 本文专注于青少年权益的保护(下一期主题内容:校园霸凌)。
朱彬律师联系方式及版权声明
1、朱彬律师手机:15966661059(微信同号),欢迎加微信交流;
2、本站文章除特别标明外,均为原创内容,个人观点仅供参考;
3、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使用;
4、本站内容一般同步发布在朱彬律师微信公众号:zhubin_cn,欢迎关注!